主要行业
- 金融服务 房地产 有色金属
- 医药生物 化工行业 机械设备
- 交通运输 农林牧渔 电子行业
-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务
- 汽车行业 黑色金属 采掘行业
- 家用电器 餐饮旅游 公用事业
- 商业贸易 信息设备 食品饮料
- 轻工制造 纺织服装 新能源汽车
- 高端装备制造 其他行业
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免责条款】
1. 用户直接或通过各类方式间接使用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的服务和数据的行为,都将被视作已无条件接受本声明所涉全部内容;若用户对本声明的任何条款有异议,请停止使用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的全部服务。
2. 用户需知,研报资料由网友上传,所有权归上传网友所有,慧博投研资讯仅提供存放服务,慧博投研资讯不保证资料内容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真实性或品质;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内容可能存在侵犯第三人著作权的情形,应该及时向慧博投研资讯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慧博投研资讯将遵循"版权保护投诉指引"处理该信息内容;
4.本条款是本站免责条款的附则,其他更多内容详见本站底部《免责声明》;
6月1日国常会决定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支持基建;6月29日国常会决定通过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7月20日,农发基础设施基金有限公司成立,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并完成首笔投放;22日,国开基础设施基金有限公司成立后完成首批资本金投放;同日,国常会部署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不搞地方切块。http://www.kaleviolli.com【慧博投研资讯】政策性银行发力是落实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抓紧谋划”的增量政策工具之一。http://www.kaleviolli.com(慧博投研资讯)
政策性银行发力破解基建难题
政策上,今年6月,政策性银行两次发力。6月1日国常会决定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6月29日国常会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
规模上,投贷联动效应下最多可撬动2-3.8万亿元投资。根据国发〔2019〕26号文件规定,机场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5%,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项目最低为20%,公路(含政府收费公路)、铁路、城建、物流、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最低可到15%,其他基础设施项目最低20%。7月13日央行新闻发布会指出,预计金融工具占每个项目总投资比重不会超过10%。按照金融工具占项目资本金的10%-25%推算,理论上3000亿元项目资本金投贷联动能撬动1.2-3万亿元的投资,加上8000亿元授信额度,政策性银行两次发力最多可撬动2-3.8万亿元的投资。
两次发力有区别。一是主体不一样,8000亿元信贷额度由国开行4000亿元、农发行3000亿元、进出口银行1000亿元三家政策行分配;3000亿元金融工具由国开行和农发行两家政策行发行,中央财政按实际股权投资额予以适当贴息。二是性质不同,8000亿元信贷额度是重大基建项目的债权投资,而3000亿元金融工具是为补充专项债项目资本金,属于股权投资。三是投向有区别,8000亿元信贷额度主要投向水利等重大项目,而根据央行介绍,3000亿元金融工具重点投向中财委会议指明的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重大科技创新等领域、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四是目的不同,8000亿元信贷额度直接用于债务投资,3000亿元金融工具主要是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
作用上,通过政策性银行政策加码,在可行性、时效性、灵活性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一是不以营利为目标。主要为国家重点建设和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行业及区域的发展提供资金融通。二是可投放更多更长期限贷款。政策行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政府提供的资本金及各种借入资金等,而不是吸纳公众存款。三是不影响财政赤字,同时能化解三四季度基建项目的资金衔接问题。财政预算调整、专项债额度提前下达、特别国债发行等在程序上都需要时间,预计专项债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导致三四季度基建项目可能面临资金缺口。四是有资金成本优势,能更好助力基建项目开展。五是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作用,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支持重点领域,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和专项债形成补充,破局当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6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1%,增速比1-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增速高1个百分点。基建投资增速并未显著扩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缺乏项目储备。一方面,经营模式不明确。专项债项目必须有明确的经营模式,“传统基建”在部分地区已逐渐饱和,“新基建”缺乏明确项目模式、可预期的项目收入来源不足、代表性示范项目匮乏。另一方面,缺乏稳定的偿债来源。符合政府投资要求的项目越来越缺乏,专项债要求投向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作为还本付息资金来源,并且绩效管理趋严,此类项目在地方实际上较为稀缺。
二是合规之下项目孵化需要时间。发债需要可行性评估、环保、用地、规划等;资金使用时的投向、项目收益等都有合规要求。
基建投资是当前稳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高层高度重视基建。4月26日召开中财委会议,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并指明交通水利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国家安全基础设施五大建设方向。4月29日,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5月23日,国常会决定促有效投资,优化审批,新开工一批水利项目,引导银行提供规模性长期贷款;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改造;支持发行30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发展,并向12个省派出督查组,对政策落实和配套开展专项督查。7月12日,发改委印发《国家公路网规划》提出,2035年国家公路网规划总规模约46.1万公里,基本建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公路网,形成多中心网络化路网格局。同日,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推进管网更新改造和地下管廊建设;推进智慧化改造;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到2025年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基本实现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7月15日,农业农村部四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提出支持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等7大重点领域。7月20日,银保监会正式批复农发基础设施基金成立,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21日,基金成功投放全国首笔农发基础设施基金5亿元。22日,国开基础设施基金有限公司成立后完成首批两个项目的资本金投放,共计13.07亿元。同日,国常会部署依法合规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不搞地方切块,成熟项目越多的地方得到的支持越大,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额度要及时投放。
以水利为例,上半年新开工项目和完成投资均创历史新高。2022年上半年新开工水利项目1.4万个,历年最多,投资规模达6095亿元;在建项目2.88万个,投资规模超过1.6万亿元;上半年全国落实水利建设投资7480亿元,同比增加49.5%;水利建设投资完成4449亿元,同比增加59.5%。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超预期,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专项债发行和使用不及预期,基建项目落地不及预期等。
为了完善报告评分体系,请在看完报告后理性打个分,以便我们以后为您展示更优质的报告。
您也可以对自己点评与评分的报告在“我的云笔记”里进行复盘管理,方便您的研究与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正在加载,请稍候...